而以前对变电站电源不够重视,从而导致了,在各供电局均有因电源原因造成全站失电的事故发生。由此引发一场研究站用电源的热潮,国内各主流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电源解决方案,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:站用电源交直流一体化解决方案。
2各种模式简介及优缺点比较
1.1小一体化模式与大一体化模式
小一体化模式是将直流操作电源(包含充电模块前交流输入电源切换)、电力专用UPS电源、通信电源,共用直流动力母线、实现统一监控的系统。核心是:蓄电池组共享;建立一体化监控。特别在于:取消通信电源专用蓄电池组及充电设备,取消UPS专用蓄电池组,改由DC/DC,电力专用逆变器直接接于直流母线取得电源。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为奥特迅公司的“电力用直流和交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系统”。
此模式的优点是:取消通信电源/UPS专用蓄电池组一方面利于专业化管理,另一方面符合环保的发展趋势。
此模式的缺点是:
1、未整合交流电源系统,站用电源技术及管理方案均不完整。
2、将核心思想限定在蓄电池共享上,没有持续发展的思想动力。试想:实现蓄电池共享后,此模式将如何发展?
现状:目前对取消通信电源蓄电池组,直接接在操作直流母线上是否可靠,指标能否达到要求各供电局争论较大。
大一体化模式是在小一体化电源的基础上,整合交流电源系统。核心思想是:统一设计、生产、调试、维护站用电源并作了一些设计优化;建立一体化监控平台,提升电源专业管理能力。
目前大一体化电源模式已经发展了两个阶段:
1、智能型交直流一体化系统。智能交流+智能直流+逆变电源+通信DC/DC电源。
2、数字化交直流一体化系统。一体化监控对上可实现IEC61850通信,让站用电源系统无缝嵌入到数字化变电站系统。
大一体化模式是站用电源的完整解决方案,对此模式目前国内已趋于认同。
1.2大一体化模式中数字化方案比较
大一体化模式中实现数字化方案仍然存在区别。典型代表是深圳泰昂电子的数字化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,以及许继电源的数字一体化电源系统。
主要区别在于:
数字电源模式将核心集中于一体化监控具备IEC61850接口。